鋼筋彎曲試驗機是建筑、橋梁、道路等工程領域中檢測鋼筋力學性能(如塑性、韌性)的核心設備,通過將鋼筋樣品在規定直徑的彎芯上彎曲至特定角度(通常90°或180°),驗證其彎曲后的表面質量(如無裂紋、斷裂)與結構完整性。由于試驗過程中涉及高載荷(較大彎曲力可達數十噸)、高速運動部件(如彎曲臂旋轉)及高溫環境(部分加熱彎曲試驗),操作規范與安全注意事項是保障人員安全與數據準確性的關鍵。
一、操作前:
操作前需確認試驗環境安全——試驗機應放置在平整、穩固的地基上(傾斜度≤3°),周圍1米內無障礙物(便于緊急操作),環境溫度建議5-40℃(避免高溫導致液壓油黏度下降或低溫使鋼筋變脆)。檢查設備外觀:機架是否有變形或裂紋(可能因長期超載導致),彎曲臂與芯軸的連接部位是否緊固(無松動),液壓系統(或電動系統)的管路是否有泄漏(如油漬或水漬)。同時,檢查安全防護裝置——防護罩(覆蓋彎曲區域)是否安裝到位(無破損),急停按鈕(通常為紅色突出按鈕)是否靈敏(按下后能立即切斷動力源),限位開關(限制彎曲角度)是否校準(避免過度彎曲損壞樣品或設備)。
二、操作中:
1.樣品準備:鋼筋樣品需符合標準尺寸(如直徑6-50mm,長度≥彎芯直徑的4倍),表面無油污、銹蝕或裂紋(否則影響彎曲結果)。用砂輪機或砂紙清理樣品兩端(去除毛刺),并根據試驗標準(如GB/T 1499.2-2018)選擇匹配的彎芯直徑(如直徑20mm的鋼筋通常選用彎芯直徑40mm)。
2.參數設置:根據試驗要求設置彎曲角度(如90°、180°)、彎曲速度(通常為1-3°/s,過快易導致樣品斷裂飛濺)及加載力(由設備自動控制,避免手動超載)。對于帶加熱功能的試驗機(檢測高溫下鋼筋性能),需提前將加熱爐升溫至設定溫度(如600℃),并確認溫度均勻性(偏差≤±10℃)。
3.試驗執行:啟動設備前,確保防護罩關閉到位,操作人員站在側面(避免正對彎曲區域)。彎曲過程中,禁止用手直接接觸樣品或彎芯(高溫或高速旋轉可能導致燙傷/夾傷),通過觀察窗或監控屏幕實時查看樣品狀態(如表面是否出現裂紋)。若聽到異常噪音(如齒輪卡滯、液壓泵異響),立即按下急停按鈕,停機檢查。
三、操作后:
試驗完成后,先關閉動力源(液壓泵或電機),待彎曲臂全部停止運動后再取出樣品(避免慣性導致夾傷)。用鉗子或專用夾具取下樣品(勿用手直接抓取高溫樣品),檢查樣品彎曲部位的表面質量(如是否有裂紋、起皮),并記錄試驗數據(角度、力值、斷裂位置)。清理設備表面(用壓縮空氣吹掃彎芯與臂上的鐵屑),檢查芯軸與彎曲臂的磨損情況(若芯軸表面出現明顯劃痕,需用砂紙打磨或更換),并定期對液壓系統進行維護(如更換液壓油、清洗濾網,每運行200-300小時一次)。
四、特殊場景:
對于高溫彎曲試驗(如檢測耐熱鋼筋),需額外注意:加熱爐周圍設置隔熱欄(防止人員燙傷),取放樣品時佩戴高溫手套(耐溫≥800℃)與護目鏡(避免飛濺的氧化皮傷眼)。自動化試驗機(帶機械手送料)需提前編程測試路徑,確保機械手與固定部件無干涉,并在程序運行時設置電子圍欄(人員進入危險區域自動停機)。
鋼筋彎曲試驗機的安全操作,核心在于“環境檢查-規范流程-風險規避-維護保養”的全流程管控。從防護罩的安裝到急停按鈕的靈敏性,從樣品準備的規范性到彎曲過程的實時監控,每一個細節的嚴謹執行,都是對操作人員生命安全與試驗數據準確性的承諾。只有嚴格遵守操作規范,才能讓這臺“鋼鐵裁判”在安全的前提下,為工程質量保駕護航。